台灣通過了四項新法來打擊詐欺和洗錢活動。
更新的《防制洗錢法》對未註冊或不遵守反洗錢規定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VASPs)實施監禁和罰款。
這些法律專門處理涉及虛擬貨幣的洗錢和詐欺活動。
台灣行政院已經批准了四項新法。這些法律旨在打擊詐欺活動並增強反洗錢措施。
一篇發表在當地報紙“abmedia”上的官方文章標題為“新的四項打擊詐欺法律”,旨在加強政府應對各種犯罪活動的能力,特別是在數字資產領域。
了解新的立法
這些法律統稱為“新的四項打擊詐欺法律”,包括四個主要領域:詐欺犯罪危害預防規定、防制洗錢法、技術調查與安全法和通訊安全監督法。
這些法律共同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框架來解決詐欺和洗錢問題,體現了台灣維護金融完整性的決心。
加強反洗錢措施
已經實施的四項新法並不是絕對的。
立法改革的一個重要焦點是經過改進的《防制洗錢法》,該法對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VASPs)進行更嚴格的監管,並對不合規的行為實施更嚴厲的懲罰。
更新的註冊要求、特殊洗錢犯罪和國內外貨幣交易商的規定是《防制洗錢法》的三項獨特修正。
首先,最重要的是註冊要求。如果任何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未能遵守必要的註冊要求,他們可能面臨最高2年的監禁。這種嚴格的註冊要求確保所有與虛擬資產交易相關的實體都必須遵守反洗錢規定。
打擊洗錢活動
新修訂的法律還提到了一些特殊的洗錢犯罪。法律中提到了涉及虛擬資產帳戶和第三方支付帳戶的特殊洗錢類型。對於使用這些帳戶進行洗錢的人,將面臨從6個月到5年的監禁,罰款高達新台幣5000萬元。
全球合規
更新的法律設定了嚴格的合規規則,必須由在台灣經營的國內外貨幣交易商遵守,以檢查他們是否遵守反洗錢法律。規定表示外幣交易商必須完成適當的公司註冊或在台灣設立分支機構。
對監管的承諾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邱淑貞討論了金管會的重要角色及其致力於實施嚴格監督和內部控制,其中包括加強透明度。有25家虛擬貨幣交易所完成了反洗錢合規聲明。
這些法律表明台灣對金融不當行為的堅定態度,並致力於市場保護。通過實施更嚴格的法規,台灣旨在為虛擬資產交易創造一個更安全的環境,促進法律保護和市場穩定。
總結
台灣通過“打擊詐欺法律四法”樹立了全球打擊金融不當行為的重要先例。其嚴格的措施為正在面臨類似挑戰的國家提供了一個解決數字資產交易風險的路線圖。
同時閱讀
法律和法規對區塊鏈技術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影響如何影響它的應用。
標籤
加密貨幣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