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宣布推出首批追踪比特幣和以太坊表現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然而,由於嚴格的監管,這些產品可能無法提供給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使用。一位知名的彭博分析師表示,香港ETFs在最初幾年可能只會吸引10億美元的資產規模。
港股ETFs可能顯示低指標
彭博情報分析師表示,中國內地的投資者可能無法投資於在香港上市的新型比特幣現貨ETFs,這則消息減弱了對這些基金的初步興奮。鑑於中國對加密貨幣的嚴格規定,這並不特別令人驚訝。畢竟,該國在2021年禁止了這些數字資產的交易和挖礦。
據報導,香港監管機構於本周一批准了這些ETFs,為對比特幣的新一輪投資鋪平了道路。這些ETFs將由中國國際基金、中國和香港合和基金以及金鉦國際等發行商提供。有趣的是,這一批准是由發行商自己確認的,而不是由香港主要證券監管機構證監會證實的,後者對此事尚未發表評論。
同樣閱讀:
香港的比特幣ETF推出引發疑問,分析師預測流入有限,最多為50億美元
在最近的一個帖子中,彭博分析師埃里克·巴爾喬納斯(Eric Balchunas)和麗貝卡·辛(Rebecca Sin)修正了他們對香港比特幣和以太坊ETFs資產管理規模(AUM)的預測,將其從最初的250億美元降至頭兩年僅為10億美元。他們認為,由於現有的虛擬資產投資禁令,中國內地投資者無法購買這些ETFs,這是調整預期的重要原因。
10億美元的AUM仍然健康
儘管預測已經下調,巴爾喬納斯仍然認為香港比特幣和以太坊ETFs的10億美元估算是健全的。然而,他指出,這一數字明顯低於最初猜測的250億美元。此外,他提到實現這一新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礎設施的改善。
巴爾喬納斯進一步觀察到,雖然中國內地的投資者受到限制,但仍然存在其他投資選擇。盡管較少見,但這些替代選擇可能會受到監管機構的關注。
比特幣愛好者將香港ETFs的批准視為推動價格上漲的潛在主要因素。最近,Matrixport表示,這些基金可能吸引中國投資者高達250億美元的資金。儘管美國的現貨比特幣ETFs在推出後迅速吸引資金流入,但香港ETF市場規模較小,因此這種新產品雖然對市場有利,但不太可能產生巨大影響。
香港ETFs可能使受限於加密貨幣交易的機構投資者受益,因為它們提供了與美國市場同步的延長交易時間。然而,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申報文件顯示,機構參與比特幣ETFs的程度仍然很低,投資經理的投資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