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公司宣布,香港已條件性批准資產管理公司開展現貨比特幣和以太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批准後,一些分析師爭論ETF的潛在流入量是否可能超過美國ETF的流入量。然而,一位知名的彭博分析師預測,ETF的交易量不會超過5億美元。
廣告
香港流入不多
彭博的ETF策略師埃里克·巴爾楚納斯對於預期的比特幣ETF流入持保守觀點。與預期的250億美元相反,巴爾楚納斯估計潛在流入可能僅達到約5億美元。
他解釋說,香港的ETF市場規模相對較小,資產規模約為500億美元,限制可能會限制中國本土投資者的進入。此外,這些ETF的主要發行人——博時基金、中國國際基金和中國建設投資管理公司——不像黑石等主要行業巨頭那樣大。
ETF生態系統中的流動性和效率不足等挑戰可能導致溢價折扣,預期的費用結構(1-2%)遠高於美國市場上更具競爭力的費用。
巴爾楚納斯強調了在各個國家引入比特幣ETF的好處,承認它們在擴大比特幣的投資選擇方面發揮了作用。然而,他指出,與美國市場相比,它們在香港的影響相對較小。
香港正在與新加坡和迪拜展開競爭,以建立自己作為數字資產中心,這是在去年引入了特定的監管框架之後。
上市批准待定
證監會解釋說,如果ETF申請基本符合標準,儘管有一些條件,它將向申請人發出條件性授權函。證監會進一步指出,此後,申請人必須尋求香港交易所的上市批准。
OSL Digital Securities Ltd. 在一份聲明中宣布,將成為中國資產管理單位和建設投資的比特幣和以太幣產品的托管人。
自美國批准現貨比特幣ETF以來,巴爾楚納斯采取了一種直接的方法,與社區中通常熱情的看漲預測形成對比。他在4月初,當ARKK的大量資金流出超過Grayscale的GBTC時,為比特幣的“持有者階級”提供了現實檢查。當時觀察到的價格波動更可能是由於長期持有者清算其頭寸,而不是由於ETF的資金流出。
HashKey Capital和博時基金指出,新的香港現貨ETF將採用按份申購和贖回機制,其中ETF單位直接與基礎資產進行交換。這種方法不同於美國基金使用的現金贖回模式。
對香港ETF的需求仍然不確定。該市有三只基於期貨的加密貨幣ETF,總資產約為1.7億美元,遠低於美國的對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