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亮點
Willy Woo表示,比特幣是“完美的資產”,但需要巨量資本流入才能與黃金和美元抗衡。
企業債務風險和保管集中化可能會引發強制性BTC清算或政府級別的“抽水”。
與會者呼籲去中心化保管,Adam Back認為公司是比特幣採用的合邏輯切入點。
比特幣可能是下個千年的“完美資產”,但根據資深比特幣分析師Willy Woo的說法,完美並不足夠。沒有巨額資本流入,系統性風險可能使BTC無法與美元或黃金抗衡。
在里加舉行的Baltic Honeybadger大會上,Woo直言不諱:
“除非這種貨幣資產——在我看來,是未來千年的完美資產——能夠發揮作用,否則你無法改變世界。它只有在資本流入並變得足夠龐大以抗衡美元時,才能發揮作用。”
目前,比特幣的市值為2.42萬億美元,僅佔黃金23萬億美元的很小一部分,遠低於美元的21.9萬億美元貨幣供應。Woo警告,這一差距反映出結構性脆弱性,可能在下一次經濟下行中受到重創。
企業比特幣持有中的潛在危險
Woo指出,企業比特幣庫存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它們加速了採用,但其債務結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不透明。
“沒有人真的公開深入研究過債務結構,”他說。“我絕對認為,弱小的企業將會崩潰,人們可能會損失很多錢。”
在熊市中,這可能意味著強制清算使市場充斥著BTC。
保管集中化:國家級“抽水”風險
另一個紅旗?保管集中化。
許多大資金玩家選擇現貨比特幣ETF、養老基金和像Coinbase Custody這樣的機構保管人,而不是自我保管。Woo警告說,這使得過多的比特幣“在國家手邊”,為政府主導的抽水打開了大門。
“這吸引了資金流入,”他說,“但擁有資金的投資者並未自我保管。”
自我保管作為最終目標
與會者Max Kei,自我保管平台Debifi的首席執行官,認為自我保管的採用將分階段擴展——從保管人到公司,最後到個人。Blockstream首席執行官Adam Back反駁說,公司仍然是採用的最合邏輯的起點。如果一家企業無法超越比特幣的預期回報,他表示,“他們應該關門大吉,購買比特幣。”
比特幣的長期潛力可能無與倫比,但Woo的觀點是有道理的。如果不去中心化保管並解決企業債務風險,這個“完美資產”及其投資者可能會變得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