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標誌著中本聰——比特幣背後神秘人物的50歲生日。
雖然沒有人知道中本聰真實的身份,但這一天源自他舊的P2P基金會檔案,並已成為加密貨幣歷史上的象徵性日子。儘管有幾個人聲稱自己是中本聰,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否還活著。
中本聰,比特幣的臭名昭著的創造者。對他的了解不多……
但他在P2P基金會檔案中將生日列為4月5日。
這是我們對他的唯一個人資訊。
明天就是他的50歲生日……pic.twitter.com/mQvbo2Dx5C— Yugi (@yugicrypt_oh) 2025年4月4日
有趣的是,4月5日並非隨機選擇。這是美國政府在1933年禁止私人擁有黃金的同一天,許多人認為這一行動啟發了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替代國家控制貨幣的設計。在一個奇特的轉折中,比特幣的挖礦難度每2,016個區塊調整一次,這是1933年該命令中6102這個數字的倒置。
儘管比特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中本聰的財富,估計約為109.6萬BTC,從未被觸碰。自2010年以來,這筆資產現在價值超過910億美元,一直靜靜地放在那裡。偶爾,人們仍會向這些地址發送少量BTC,無論是作為致敬還是為了混淆線索,但原始擁有者並沒有任何動作。
未觸碰的財富與未解的謎團
多年來,許多人試圖揭開中本聰的真實身份。2024年,英國法院駁回了澳大利亞克雷格·萊特的索賠,稱其案件“故意虛假”。幾個月後,一部HBO紀錄片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暗示加拿大開發者彼得·托德——他迅速否認了這一說法。有些人甚至將傑克·多西的名字也扔進了這個混合中,儘管沒有真正的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比特幣的旅程始於其第一個區塊中埋藏的一條強有力的信息:“財相正處於第二次對銀行的救助邊緣”,這是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的一個報紙標題。這條信息為比特幣所代表的意義定下了基調:金融自由和擺脫傳統銀行體系的獨立。
如今,比特幣以1.6萬億美元的市值屹立不搖,擁有一個仍在中本聰原始框架下運行的堅如磐石的網絡。雖然背後的人仍然是一個謎,但他(或他們)留下的技術繼續塑造著金融的未來。
祝福你,50歲的中本聰——無論你身在何處。